全程没有威亚的动作片,让我看到了武侠片的“新”
2023-08-21 09:34:10 | 来源:个人图书馆-汉月银山 | 编辑: |
2023-08-21 09:34:10 | 来源:个人图书馆-汉月银山 | 编辑: |
信不?
【资料图】
电影,也有“节后综合症”。
国庆除了两部献礼巨制领跑外,其余乏善可陈。
也就一则小消息,给Sir带来一些新期待
徐浩峰新作立项。
新故事,还是关于民国,天津,武馆,比武。
让人想起他的一系列代表作,以及他镜头里那个越来越精致的虚拟武侠社会。
有人说,徐浩峰是中国“后武侠时代”的希望。
中国武侠片进入转折期的两部重磅之作,都是他的。
一部是王家卫《一代宗师》,徐浩峰编剧。
另一部是《师父》,徐自编自导自剪,连武指都有他的份。
距离观众上一次在影院看到他的作品已经六年了……
不是他懒。
相反,他的创作精力相当旺盛。
《师父》后,他以两年一部片的频率,又自编自导了两部武侠片《刀背藏身》《诗眼倦天涯》,集齐陈坤、周迅、许晴、春夏、黄觉、宋佳......
看品相,极佳。
本来心心念念就等着看。
可这两部偏偏命运多舛……定档、撤档各种折腾到现在,还没有确切上映消息。
Sir想,如果把中国影迷分成两种。
一种,是喜欢徐浩峰的。
另一种,是没看过徐浩峰的。
不管对哪种人,今天这个故事都有必要说说。
是重温,或是开启新世界都行。
不管你是男生女生,不管你是不是喜欢武侠片。
因为徐浩峰,从来不止于武侠片:
《师父》
01
规矩
徐浩峰的电影故事,出发点往往是“传统”。
片名,师父。
说的是纵向的传承,故事却从横向的开拓开始。
电影里,是咏春拳传人陈识(廖凡 饰)从广东北上至天津,想要在此开武馆扬名,是空间上的转变。
电影外,则是导演在类型上的突破。
电影开场,就由传统的“规矩”二字破题,撕开江湖的冰山一角。
天津的规矩
踢馆不论输赢 武馆都要请客
可以说,上半句是题眼。
一句“天津的规矩”,就将故事的武林背景道透了。
这什么规矩,为何要守它?
1912年,天津出现民国第一家武馆。
1932年,武术之都的天津,吸引了各地小拳种想方设法前来,想扬名立万。
陈识,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咏春拳唯一传人,陈识只身来津,想开设武馆,壮大门派,报恩师祖。
这些听起来都很常规。
甚至,很像一个创业故事。
身为一个“创业者”,陈识想认识业内权威。他要拜码头,要找天津武行的头牌郑山傲(金士杰 饰),求其指点庇护。
可难就难在,上面那句话的前缀,“天津的”。
按规矩,得按当地的规矩。
当时的天津武林,两个特点。
一是名师遍地,二是抱团排外。
乍一看,这两个特点代表的是精英,是话语权。
实际?
前者,是武行人才凋零的暗示;后者,是内里腐朽的开始。
用原著小说来说,这是一个“出师父不出徒弟”的时代,各派都有名师,都后继无人。
这情况有点让人联想比较多……不管怎么说,你陈识是外来人,想开武馆,得合规矩。
第一步,踢馆。
天津十九家武馆,有本事踢过半数,就有资格开馆。
但外来人踢馆,也是个“悖论”——你若成功了,天津武行的名声就坏了,谁还容你?
所以,需要个替罪羊。
老郑给陈识出了个馊点子……你招个本地徒弟,让他踢馆,赢了是你的,容不下的是他。
你觉得黑?
那你再往下听。
踢馆也有讲究,踢到第八家,各大武馆会联名请一位绝世高手,出来修理这人(徒弟)。
但徒弟连踢八家的战绩,也会认,师父就可以立名,开馆。
听到这,是不是浑身发毛?
敢情什么行业要出位,都需要牺牲品。
你打功夫需要牺牲品,你做手机也需要牺牲品……
故事还没怎么铺,只是稍稍讲解了一下规则,这武林,这社会,这戳不破的牛皮面子,这阴毒没人味的里子,就已经足够让人唏嘘。
徐浩峰,厉不厉害?
再往下听,更黑。
原来,这江湖是被蛀的苹果,已经从里面坏掉了。
什么行业都要有硬件,武馆的硬件就是功夫。
但天津现在有真功夫吗?
有。
能传吗?
不能。
身为武行头牌,郑山傲知道问题出在哪。
武馆不出人才 因为我们不教真的
武行的规矩,拳术秘传,一生最多真传两人。
可武馆,是集体教学啊!
你武术是私传,开馆就不能真传,这不是骗钱吗?
可以说,武馆的出现,已经昭示出武术的没落,但偏偏,每个人都觉得这规矩是真理,没啥错。
所以你还以为这只是武侠片吗?
这个以“行规”构筑一切行为准则,保证行业得以“正常”运转的现实命题,才是电影的言下之意。
说回踢馆吧。
陈识虽然心里隐隐觉得不对,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还是找了一个徒弟。
这徒弟是个脚夫,名叫耿良辰(宋洋 饰),穷人,学武正合适。
更合适的,是他似乎还心术不正……他垂涎师傅的妻子。
只为看一眼女人,耿良辰就答应了学武。
你还别耻笑他,仔细想想很多行业不也如此,多少人是为了学一门真手艺才入的行?
内卷让你入行,焦虑让你入行,攀比让你入行,安全感让你入行……
很多人还比不上这位耿哥哥呢
虽说他入行的动机不纯,偏偏是个奇才。
别人练陈识的看家玩意,要三年。
耿良辰,一年摸到了门道,两年居然就可以踢馆。
所以。
这故事就是看新人怎么被欺负?
何止何止。
老人光欺负新人,那是玩,不是正事。
新人不是重点,自己能在位,再上位,才是重中之重。
猜猜看,那个即将被武馆联名请来的绝世高手会是谁?
就是即将隐退的郑山傲,郑大师。
为了功成名就,他必须赢得漂亮。
也就是说不仅要赢,最好还把对方弄残。
那么,这个社会还有好人吗?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故事的主角,陈识,他似乎像个好人。
不,似乎装得一手好人。
我有活儿干 有女人养
何苦招惹你们啊
他擅于敝帚自珍,韬光养晦。
还未扬名呢,就已经把自己装进了江湖的套子里,跟着规则快乐地旋转。
扬名之下,是扮猪吃老虎,是送羊入虎口,是停不下的算计和阴谋,是上不了台面的阴私手段……
所以,徐浩峰眼里的江湖,就是社会。
一个个道不破的行规,像谜一般,有人嵌套,有人解码。
而,一套江湖什么时候会崩溃?
导演说,“他一定不是一种武器取代了一种武器,他是一种道德取代了一种道德。”
这话有点费解。
这些人似乎没啥道德呀,有啥新的道德可以取代呢?
什么人,才能以一人之力抗拒整个腐朽的江湖?
是这位叫耿良辰的新人吗?
他是脚夫,没文化,喜欢师娘,不懂规矩,眼看就要死在天津的街头……
他配吗?
02
注新
很多人从徐浩峰电影里,看到的是上面第一回的“传统”。
但Sir啊,老是看到“新”。
既看到了武侠的新意,也看到了武侠之外的。
但既然说武侠,就先说说武侠之内的新意吧:
《师父》的夸赞和争议,基本都来自一个方面。
动作戏。
这是一部全程没威亚的动作片。
没有刀剑凌厉,或者好莱坞式的快速剪辑,更多,是一种常规的观赏性武术表演。
你别听观赏性就觉得不刺激。
徐浩峰,擅于在动作中埋入符号,努力调和出多一些时尚或现代的青年气质。
比如,对陈识的形象塑造,投射了大量对李小龙的想象。
选择廖凡来演,一个是因为演技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廖凡和李小龙神似。
但武侠片,逃不开形似。
李小龙作为咏春拳最知名的传人之一,其电影中的武技鲜有传统咏春。
所以导演想让一个像李小龙的人打出传统咏春,弥补他心中的“影史遗憾”。
△ 幕后纪录片《挟刀揉手》
但,《叶问》拍了“寸劲”,徐浩峰拍什么?
为了求新,导演专门去请教叶问门下八斩刀的传人,梁绍鸿。
于是,才有了《师父》中这套好看的八斩刀法。
这不是单纯的为新而新。
身为新派武侠导演,徐浩峰对大部分中国兵器都有研究,所以,我们才能从电影最出名的一场巷中刀战中,看出十八般兵器,有刀,还有枪有斧有戟有钩。
甚至,有盾。
一对八斩刀,随着故事变化又有不同。
师父打的,是章法,是博学。
徒弟较量的,是命运,是生死。
所以到了耿良辰的环节,八斩刀又不仅是武学的展示,而是生死直播。
这些,都是动中求新。
但好的武侠片如果拍得有档次,还得有静。
咏春拳有一种说法,叫“棍无双响”。
只需“啪”一下,胜负就分出来了(剑道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如果你看过黑泽明的《用心棒》和《椿三十郎》,你就会明白:
这种静,会带出一种宿命感。
它可能最早来自传统的真,也明明带出一种戏剧的假,最终又总能抵达一种观众对人生的真实联想。
有了联想,徐浩峰就赢了。
身为观众的你想到真实世界的同时,徐浩峰的虚拟世界也构筑完成。
再往后,徐浩峰给什么,你信什么。
这是徐浩峰的一种“文学特技”。
就像《箭士柳白猿》里给女人削个脆梨,你就能感受到冬天里男女不可言说的暧昧;
又像《倭寇的踪迹》里那一副搞笑的纸盔甲,又让人想起职场的假大空。
他几乎随心所欲地给自己的电影世界填入各种有味道的道具。
像素点越来越细,社会人的模样也就越来越具体:
在《师父》里,这种道具不要太多。
比如,螃蟹。
天津河道旁,螃蟹比大米便宜。
师娘不好别的,就爱吃螃蟹。
第一次踢馆成功的耿良辰,在深夜拿着两提螃蟹来师父家,和师父师娘同庆。
为此还招得师娘的嗔怪。
另一旁的陈识开解道,被师娘骂应该高兴,因为第二天,师父就会教新东西。
一席话,三人都笑。
师徒情,大概就是从这时有了更亲密的软化。
《师父》里,也有一副盔甲。
是所谓绝世高手郑大师,常年供奉的。
这副祖先传下来的前朝一等武将铠甲,是他武人的荣耀。
但他真的在乎这份荣耀?
古人说英雄看时势,生意看时势,现在人说创业看时势,跳槽看时势。
郑山傲的心思,武人读不懂,社会人一听就懂。
武馆必没落
前途在军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