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宏观 > 正文

    李嘉诚捂盘16年抛售净赚38亿,成都官方:正对有关项目进行查处

    2020-09-24 10:38:32  |  来源:  |  编辑:  |  

    16年前,李嘉诚以103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圈占”了成都高新区核心地段的上千亩土地。21.35亿的成交总价,使其成为当时成都乃至西部的地王。彼时,李嘉诚给成都许下美好承诺:计划在这里兴建一个“小香港”。但在和黄成都拿地5年后,李嘉诚的“龟速”开发,让成都政府颇为不满。

    文| AI财经社 李逗

    编| 嵇国华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看来这次,真是冲着李嘉诚来的。

    9月23日,一份有关“和记黄埔成都公司被高新区财政金融局下令禁止融资”的文件在业内广为流传。当日,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下发通知称,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AI财经社从一位本地开发商处核实了该文件的真实性。

    另据财联社报道,高新区财政金融局9月23日晚间表示,“近期我局配合区内相关部门正对多个涉及捂盘惜售项目进行查处,包括南城都汇项目。”

    南城都汇,是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唯一在售的项目,而在两个月之前,即7月23日,长实集团以78.47亿的价格,出售成都南城都汇项目1-8期的住宅和商业单位以及停车场,买方则为禹洲地产和成都瑞卓。

    高新区政府的融资禁令文件一出,长实集团很快进行了“紧急切割”,回应称,“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并非长实集团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亦不是由集团控制。”而与此同时,项目的接盘方禹洲地产也马上“撇清”关系表示,“这则处罚是针对原来股东,也只面向成都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对公司收购的项目没有影响,正在争取项目尽快入市。”

    转卖两个月后,高新区财政局为何突发融资禁令?这又对和记黄埔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被指“捂盘”的和记黄埔,又能从其中获益多少?

    捂盘16年后,成都项目公司被限融资

    与其他融资监管令不同,印在文件右下方的高新区政府财政金融局的落章,引发公众关注。和记黄埔和禹州正式回应之前,有媒体联系成都市财政局相关人士询问此事,对方仅表示,“不清楚该文件”。

    一位成都本地的融资机构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该通知可能会让项目公司的融资渠道变窄,“但对于长实这个体量的公司来说,融资影响并不大。”另一方面,该人士对于融资禁令的有效性也存疑,“按理来说,只有银保监会有权限制金融机构融资,财政局只能对自己参股的公司才有下令禁止融资的权利。”

    16年前,李嘉诚以103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圈占”了成都高新区核心地段的上千亩土地。21.35亿的成交总价,使其成为当时成都乃至西部的地王。彼时,李嘉诚给成都许下美好承诺:计划在这里兴建一个“小香港”。

    但在和黄成都拿地5年后,李嘉诚的“龟速”开发,让成都政府颇为不满。据报道称,高新区领导2009年曾多次约见和黄高层,明确希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并且提出了具体时间表:“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出形象”。

    2009年,高新区领导接受采访时表示,“绝不容许一个大工地总是拖放在城南。它的总体建设速度,无论是高新区政府还是市政府,我们最后都会出台一个办法。”

    但16年过去后,成都市城南新区这个地块上的南城都汇项目还有部分住宅和产业产品未取证销售。南城都汇上一次开盘的时间,还是停留在4年前的2016年,彼时周边的房价为1.2万/平方米-1.6万元/平方米,如今同区域房价已经达到2.3万/平方米-2.5万元/平方米。

    如今,南城都汇7期,8期住宅均未销售,6期也有部分尾盘在售,剩余房源约有6750套。根据长实集团公开的数据,南城都汇项目共设有2.33万个单位(包括住宅及商铺),在之前已售出16503个单位。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和记黄埔成都公司于2004年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作为曾经的李嘉诚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和黄成都的控股权随着2020年7月23日南城都汇项目的交易而易主,2020年7月31日,和黄成都完成法定代表人、董事会、监事会等高管层变更,来自禹洲集团的高管柯宇鸿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按照最新的收购信息,和记黄埔成都公司的买家,分别为禹洲集团、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司,各占股50%。据当地媒体报道,禹洲集团等公司在收购和记黄埔成都公司后,于今年8月28日首次在成都举行品牌战略和新案名发布会,新案名被确定为“山河峯荟”。

    而对于长实来说,该项目的顺利“脱手”,将为其带来约38.11亿港元(约合33.44亿人民币)的直接收益。长实在出售南城都汇的公告中表示,“过去十年,长江实业在内地的物业销售收入(包括个别单位出售及大手出售)平均约每年港币280亿元,计入是次大手出售成都南城都汇项目单位所获得收入后,本年度物业销售步伐预计跟过去十年相若。”

    因囤地模式曾多次上“黑名单”

    事实上,和记黄埔因捂地、捂盘遭政府有关部门点名并非首次。此前,李嘉诚相关公司因北京、东莞等地块长期闲置未开发,分别被当地土地部门列入“黑名单”,被处以罚款。

    2010年3月11日,北京市国土局发布公告称,北京启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朝阳区工体北路4号地块,因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时间,且未及时申请延期,拟对其处以地价款1%的罚款,同时暂停北京启夏及原股东香港盈科集团(下称“盈科”)及其下属公司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而盈科便是李嘉诚儿子李泽楷旗下的公司。

    另据媒体报道称,早在2006年,李嘉诚的和黄集团旗下一房地产公司,因5宗涉及面积达1938亩的闲置土地近十年未开发,被东莞市政府罚款近8000万元,成为广东历年来最大的一笔土地闲置费罚款。

    过去多年来,李嘉诚旗下长和系在全国近十个城市的10余个项目,均通过“蜗牛式”开发,延长土地开发周期,从6年到10年不等。对此,长和系多次对“囤地”质疑予以否认,称土地发展项目均依国家法规进行,不存在囤地情况。

    尽管多次否认质疑,“低买高卖”已成为李嘉诚旗下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显著标签。通过拿下大量低价土地,以及等待漫长的开发周期,获得土地增值收益。虽然这种模式屡屡被人诟病,但从实际账面来看,却能为李嘉诚带来巨额利润。

    一位房地产观察人士表示,与其他港企如合生创展、新鸿基等慢开发模式不同,长实采用的慢开发模式却非单纯的"囤地"出售,在频繁出售项目后往往就会再继续"囤地"。

    近10年来,李嘉诚在内地相继抛售了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东方汇金中心、北京盈科中心、重庆大都会等数十亿级别项目。而在频频抛售内地资产的同时,又不断购入海外项目。据悉,李嘉诚家族目前在英国的投资已经超过4000亿港元。

    关键词:

    上一篇:凛冬将至!中印两军边境越冬保障哪家强?    下一篇:特斯拉状告美国政府,要求宣告对华关税非法并退款,数千美企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