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宏观 > 正文

    上海自贸区金融产业投资促进平台上线 科技赋能做优营商环境 提升招商效率

    2020-09-03 10:49:07  |  来源:  |  编辑:  |  

    9月2日,上海自贸区金融产业投资促进平台正式上线,将力争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项目、第一时间传递信息、第一时间匹配资源、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翁祖亮,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解冬,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上海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程合红共同启动平台。副区长杨朝主持启动仪式。

    此次上线的上海自贸区金融产业投资促进平台,在建设和试运行期间就已经小试牛刀:区金融局通过数字化、线上化赋能,对传统招商流程进行了再造,创新开展“不见面招商”,在推进项目开发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新区的金融招商工作,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1-8月引入持牌金融机构20家,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据介绍,平台做活招商机制、做优营商环境、提升招商效率、扩大招商动能平台,有三个鲜明亮点: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体现集成性;通过挂图作战、全过程管理聚焦实战性;通过条块联动、部门协同凸显统筹性,力争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项目、第一时间传递信息、第一时间匹配资源、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上半年浦东金融业发展成果斐然

    今年恰逢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上半年,浦东新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22亿元,同比增长7.5%,占新区GDP的33.9%,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58.2%;金融业引进外资7.97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

    良好的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完善的要素市场、健全的产业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优质的政府服务,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入驻浦东。

    截至今年8月底,浦东新区持牌机构总数达到1098家。今年以来,一大批重量级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基于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力量,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浦东开业;注册资本达114.56亿元的民生证券总部正式搬迁至浦东,并与多家上海市属和浦东区属国企签订了战略入股协议;首家在北京以外设立的国家级母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代表三峡集团参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陆续在浦东成立。此外,上海城投集团财务限公司、民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重要持牌金融机构也先后落地。

    与此同时,浦东大力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培育和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今年7月,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应用名单中,首批8个创新应用项目中有7个牵头主体为浦东持牌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相关人士评价,这表明浦东在建设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承载区过程迈出重要一步,已逐步成为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策源地。

    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亮点频现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自贸试验区从设立伊始就肩负着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使命,设立以来在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深入贯彻国家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浦东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的要求,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呈现出一大批亮点:注册在浦东的全国新设外资控股合资券商——摩根大通证券和新一轮金融开放以来全国首家新设外资再保险公司——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正式开业。总部位于浦东的信利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获准成为国内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这也是上海首家再保险法人机构。隶属罗斯柴尔德集团的楠沣(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浦东设立,今年浦东已新增8家外资资管机构,累计有68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设立了91家各类外资资管公司,资管规模全球前十名有9家落户陆家嘴。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外资资管在浦东发展顺利,其中,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拟设的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均已获批筹建,富达国际和路博迈也已向证监会提交了设立独资公募基金的申请。

    要素市场开发创新也成果频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成功试运行利率期权业务,推出利率期权产品挂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铝、锌期权合约在上海期交所上市。低硫燃料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进一步了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价格”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上一篇:9月1日河南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下一篇:劳动创造幸福 领巾展望未来 ——普陀朝春中心小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暨学科节开幕式举行